媒体:养老与国内3000万光棍 只是个收入问题
实际上,若无选择性生育,一个社会整体生男生女的概率大致会维持在1:1,不会出现性别比失调的问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既然养儿的投资收益要大一些,为何在传统社会,不见满街都是“儿子”呢?
原因即在于父母付出了抚养成本的女儿虽不承担养老责任,但出嫁时夫家是要给予一笔“彩礼”做补偿的。扣除天伦之乐带来的“收入”外,养儿还是养女的“均衡”,停留在两者投资收益的边际等式处。若整个社会男孩子多,女孩自然“物以稀为贵”,“彩礼”上升,会激励父母多生女儿。
也就是说,养儿还是养女,也是人类的行为选择,仍受经济规律支配。正是由于“市价”的引导,带来整个社会的性别比维持在繁衍所需的均衡处。
但若“市价”受到了政府对生孩“数量管制”的干扰,使得养儿还是养女的投资收益在边际上“不等”,就会出现性别比失衡现象。“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几个”,决策权应该交给父母,因为他们才是市场的主体,才最清楚“边际等式”在何处实现。
上世纪80年代强推“一孩化”的原因这里不论,这次计生政策调整,允许一个家庭生两个孩子,是一个进步,但还不够,应更进一步,让生育权利尽早回归家庭,才能尽早根治数量上“3000万光棍”的失衡难题,杜绝再次发生。
提高收入是关键
既然五年后“3000万光棍”会成为事实,那这个“存量”问题不能无视,又该如何解决?先要搞清楚的是,这一性别比失衡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其实社会学家担心的不外是两个方面。一是性需求不能满足,二是无人养老。
先来看性需求的满足。即使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条件下,男女性别比的均衡大致是1:1,这时是否仍存在“光棍”或嫁不出去的“剩女”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男女匹配组成家庭不是自然天成,无任何“代价”的,而是有较高搜寻的“信息费用”。传统中所谓的“红娘”,或现在的婚恋网站,即是为降低这“信息费用”而产生的“中间商”,她(它)们挣的即是这“信息费用”的钱。
即使这世上有男人和女人各100人,最后也会有十个八个的“剩男”、“剩女”,没能婚配。
美色有价,而女性的身体是其巨大的资产。实际上,不仅女色有价,男色也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