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事新闻 > 正文

部分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 课程有哪些内容是否适合教学?

  带队老师王云岭告诉记者,2006年他便开设了《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的课程,目的是缓解医学生对解剖课的恐惧。直到2014年,这门课被制作成视频在慕课等学习平台正式上线,并成为第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一。

  “我离死亡应该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听了老师的讲课,我将会更加珍惜生命”、“出于想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选修这门课,但上完课后收获比预料的要多得多”。很多学生在慕课的交流区留下这样的话。

  早在2000年,广州大学就开设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门死亡教育课程《生死学》。除了生与死的本质概念,包括器官移植、临终关怀、自杀等话题也被纳入课程中。2009年,基于9年的教学经验,创设这门课的胡宜安教授编著了大陆地区唯一生死学教材——《现代生死学导论》,成为不少高校开展生死学课程的教材之一。

  北京大学2017年开设《死亡的社会学思考》,主讲老师陆杰华教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谈道,西方的死亡社会学一共关注三个议题:死亡、临终和丧亲,基本涵盖了人在生命周期中与死亡能够发生的不同关系。

  此外,协和医学院、广东药学院等部分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开设了类似课程,写遗书、立遗嘱、写墓志铭、生命卷轴复写、参观墓地殡仪馆、到安宁疗护病房做义工等生命教育的形式也逐步进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授课

  学生选修生死教育课要抽签

  王云岭的死亡教育课在学校很受欢迎,一个班120个名额,抽签才能选到。因为学生选课呼声高,去年他又增设了一个班。以公开课的形式在三个高校课程平台上线的这门课,每学期报名人数总和超过两万人。

  而胡宜安的《生死学》入选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也被同学们称为“网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