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学生为昆虫拍写真 房间改造成工作室拍出高水准照片
到小学四年级时,吕泽逸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擅长昆虫摄影的虫友,看到他拍的犹如童话世界般的微距昆虫摄影作品,深受启发,于是一头扎进了探索小虫之美的昆虫摄影中。
父亲知道吕泽逸痴迷昆虫,在他10岁生日时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只漂亮的眼斑螳螂。这个长相奇特的小家伙生活在江西、福建一带。
从此,吕泽逸存下每月50元零花钱,用来收集各种心仪的螳螂,像弧纹螳、巨腿螳、纤柔螳、华丽金螳、中华屏顶螳、地衣限定螳、纤细刀螳、云南亚叶螳等等。他在昆虫学科上的知识越积累越多,远远超过了同龄人。
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小世界里有大精彩
为方便观察昆虫习性,并用相机记录下来,吕泽逸把自己的房间改造成工作室,并养了不少昆虫。在他的小天地里,各种昆虫饲养盒、照片、标本盒是最吸引眼球的物件。
“最多的时候,房间里放了100多个亚克力饲养盒,挺壮观的,养的大部分是螳螂。因为螳螂的肢体语言很丰富,我最喜欢拍它们。”吕泽逸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便宜的小虫大约50元到80元一只,像他心爱的叶背螳,一龄若虫要卖到1000多元。
为何不直接买成虫?“叶背螳成虫要卖到6000元至1万元。”吕泽逸说,爸妈支持他的兴趣,将每月零花钱涨到100元,但还是远远不够。他就查阅大量资料,在房间里建造生长室,准备好饲养盒、水、食物,帮助这些小生灵成长。
“昆虫的寿命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我从一龄若虫养起,一来买起来不贵,二来可以拍到它们成长的各个阶段,很有意思。”吕泽逸笑着说,他一开始饲养叶背螳也走过弯路。
吕泽逸刚开始摄影用的是苹果4S手机,直到小学六年级时才得到属于自己的一台尼康D90。为了留住昆虫的美丽瞬间,他还迷上了昆虫科普书,摸索拍摄技巧,写了厚厚的笔记。
“因为昆虫的生存环境要比一般的动物复杂得多,体型又小巧。要想拍好它们,设备和技术不是首要的,只有熟悉了解昆虫的习性,才能事半功倍。”
吕泽逸说,他在各种昆虫吧里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爱好者,大家互相交流。为了研究昆虫,自己常要查阅国外的文献资料,还要为小虫们拍写真、记笔记。昆虫死后,他舍不得扔,还学着制作成昆虫标本。时间久了,他成了同学们公认的“昆虫专家”。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们回家做作业,我回家先伺候小虫子。其实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就像养花草一样定时管理,三四天喂一次食、喷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