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只首批柜台地方债跌破面值 原因是什么?
热潮退去,地方债集体下跌。
截至4月17日,前期发售的7家柜台地方债均跌破面值。
面值普跌
近期,记者注意到,不久前被疯狂抢购的7只首批柜台地方政府债券全部跌破面值。
也就是说,大爷大妈们排队抢夺“香饽饽”,持有到如今,却都亏了钱。看来,这一道“头啖汤”并不好喝。
以中国银行发售的北京地方债为例,在发售时面值100元的地方债现在以98.53元即可买到,换句话讲,抢到的平均每1万元地方债净亏损147元。
据了解,3月25日起,银行柜台首次发售地方债,以宁波市、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陕西省、北京市作为首批试点,合计在银行柜台发行68亿元地方债。
首批地方债在银行柜台发售后,受到投资者热捧,频现“一日光”的情景,宁波及浙江两地地方债共计14亿元额度更是仅10分钟便全部售罄。
原因为何?
“一日光”的疯抢景象还犹在眼前,地方债面值却在短时间内跌落神坛,这是为何?
定价偏低?
有分析称,柜台地方债全面跌破面值,可能有定价机制方面的原因,发行利率低于预期。
据记者梳理,本次发行的地方债期限为3年及5年,票面利率3.01%至3.32%,起投金额为100元。对比于同期的定期存款及记账式国债利率略高25-40bp,但相较于结构性存款及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要低100个bp以上。
不过,一位地方债投资者对记者表示,“虽然相较于银行理财而言,地方债收益略低,但其也有特殊优势:首先,地方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且安全性高,不仅可以在交易期间随时买卖,信用等级也堪比国债相当于保本;其次,地方债的起投门槛仅100元,相比银行理财动辄几万的认购门槛要友好。综合来看,性价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