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粮价乱象:农民种粮卖不掉进口粮食一大把
“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
随着时间推移,卖粮难的影响正逐渐向深层次传导:由于经纪人收购的小麦难以脱手,致使包括种粮大户在内的售粮农民遭遇“打白条”,后者因此无法兑付农资商户的赊销款。大家成了“拴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日子都不好过。
在唐河县源谭镇,农资经销商秦长春拿出厚厚一沓账单。粗略数了一下,足有30多张。只见上面一笔笔记着农民赊销农资的信息,少则三五百元,多的达到数万元。
“大致算了一下,截至目前外面的农资欠款还有200多万元,多数都是去年种麦时赊欠的,现在玉米眼看都要收获了,有的连着两季的钱都没给一分呢。”秦长春说。
同为唐河的农资经销商,史一航告诉记者,受持续卖粮难影响,面对大量农资赊销,不久前迫不得已采取以粮抵债形式回收欠款。“有3个种粮大户,欠款一共达到20多万元,实在没办法只好用10来万斤小麦冲抵了部分债务。要不时间太长,数目太大,我们也吃不消。”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农民不同,对种粮大户而言,卖粮款相当于其用于农业生产的周转资金,成堆粮食无法变现,产生了“卡脖子效应”。
息县项店镇种粮大户董海军说,每年都是收完庄稼后给农资钱,现在因为小麦卖不出去,农资欠款达20多万元。“种粮的周转资金,包括购买农资、耕种费用、农民地租等,主要是靠卖粮款,如果粮食卖不出去,后续周转将难以为继。”
另一县的种粮大户杨秀丽(化名)更是感觉“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据她介绍,去年受灾加上眼下的卖粮难,至今已经负债400多万元,除了农资赊销款,还有200万元的民间借贷。
“以前是卖了这季的粮食,赶紧还上季的农资款,同时兑付下季土地转包费。现在粮食压在手里,链条不动了,只能到处借债。”杨秀丽说。
“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除了在粮食链、资金链上引发的连锁反应外,卖粮难还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带来消极影响,局地甚至隐现退租苗头。
豫南的一位农资经销商王春友表示,不少种粮大户目前都是艰难维持、亏本运营,如果卖粮难持续得不到缓解,下一步还可能迎来一波破产、倒闭潮。“土地流转租金高、投入大,基础设施差的地方旱涝不保丰收。辛辛苦苦打了粮食再卖不出去,赔钱太多就难免跑路了。”
事实上,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已经发现了一些种粮大户跑路现象。即使苦苦支撑的,也都表示秋收结束后将缩减包地规模,甚至完全退出。
在南阳市卧龙区,一名杨姓粮食经纪人介绍,此前有个郑州人在当地流转了2000亩地,今年小麦收获后遭遇卖难,全部低价卖给自己后跑路了。
31岁的信阳市平桥区种粮大户刘勇告诉记者,自己从2009年开始包地,最多时达到6300多亩,前期经营不善负债200多万元,去年已被迫将面积缩减至5200多亩。
“目前除农资赊销外,光农民的土地租金就欠了100多万元,外面还借了月息3分的高利贷60多万元。一直想着能翻身,谁知又遇到卖粮难。”刘勇说,“今年秋季结束,准备把地全退了,合同没到期很可能会和农民产生纠纷,但也顾不上这些了。”
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表示,小麦滞销局面多年未遇,希望能引起各方重视。“及时出台措施打开‘死结’,让这些链条转动起来。对于种粮大户来说,往往是一年亏损还三年。如果看不到前景,就很容易撂挑子。”
粮食卖不动是什么原因?是我国粮食太多了吗?如果粮食太多,我国粮食进口量为何屡创新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包括小麦、玉米、大麦在内的谷物及谷物粉1629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问题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