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财富管理,境外更好?
《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内地超过30%的全部高净值人士、超过50%的超高净值人士持有境外投资;在已持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中,有近60%的受访者称未来会进一步增加境外投资比例;而目前没有境外投资的高净值人士中,超50%计划境外投资。
香港特区成了不少富豪进行家族财富管理的首选。永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主管谭剑伟曾经表示,"在香港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有50%~70%的比例来自内地,内地企业家对财富传承需求比较强烈。"
在香港的私人银行开设账户,没有外汇管制,更容易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规避风险,也吸引了不少客户。
在国际上,人寿保险通常也被作为传承财富的重要工具。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人寿保险金归受益人所有,不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受益人无须清偿被保险人生前所欠的税款和债务。所以在境外购置大额保单也是内地高净值人群进行家族财富传承的方式之一。谭剑伟透露,香港保费高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保险有50%由内地客户购买。
正是出于这种需求,才有了东华长信这一类财富管理机构,通过与国外著名的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合作,将国内富裕家族的流动性资金转移到海外进行投资,实现传承。
财富传承仅是一个方面,鲍先生认为,与国内的机构相比,无论是欧美还是香港地区,他们的机构做家族财富管理可以为客户搭建一个永续传承的架构,并且能帮助培养下一代的传承人,而国内机构对这些还很陌生。
但是,出海也有风险。鉴于国内外适用法律和税负的差异,所以高净值人群海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也面临着政治风险、税负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风险。
制度掣肘
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表示之所以选择境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除了资产配置工具的差距之外,政策法律环境也是考量。
家族信托,在国外是家族财富传承的主要工具,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客户的追捧,但受制于制度的掣肘,家族信托在国内步履蹒跚。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信托法》中对纳入信托的财产尚未明确财产所有权变更问题,由信托持有,以及由信托转移至信托受益人名下等方面还存在障碍,这也导致家族信托的主要功能难以发挥。
另外,从操作层面来讲,一些国家有信托财产登记机制,在信托设立时对财产所有权进行公示。但国内信托财产登记比较欠缺,这也导致家族信托无法产生效力,成为家族信托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通常高端客户除了货币现金外,还有大量房产甚至企业股权等。在北京信托首席研究员刘向东看来,土地只有70年使用权,法律始终没有明确规定附着于其上的商品房该何去何从;而股权更是至今作为信托财产登记,所以该类资产也暂被搁置在家族信托之外。由于境内的法律无法处理这些问题,所以很多高净值人士纷纷出海。
鲍先生表示,国外的法律环境要比境内完善。仅以保护私人财产的相关法律条文为例,美国有3万多条,而中国只有200多条。这也导致一些企业家缺乏"安全感"。他们通过内保外贷、投资不动产、并购企业等多种方式把资产向海外转移,在境外进行家族财富管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家族企业课程主任高皓估计,富豪每年转至境外的资产高达千亿元级,这也导致了国内财富的外流。
"为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更应该从制度层面上完善家族财富管理,让资金资源留在国内。"高皓说。
"如果国内能进行家族财富管理,我也不愿意中转两次,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去英属根西岛。"鲍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