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富故事 > 正文

书法家赵学敏:“书”在意不在技

  书,虽一艺,与性情、人品密切相关。初次见到赵学敏先生,其难掩书卷之气,神采奕奕,可谓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令人生起敬重之心。当问起他提出的“人民书法”、“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赵先生强调,“书法不仅要反映技艺,更要反映时代精神和风貌。”这恰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异曲同工。

赵学敏:碑帖融合 为时而作

  “写字”始于儿时

  赵学敏先生的家乡在陕西省三原县,那里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家乡,他从小就受此氛围熏陶,自幼便跟于右任先生的书法秘书李楚材先生学习写字。“那时候练字不应该叫学书法,应该叫学写毛笔字,李先生让我们每天写一张影格字,然后给我们批改。”谈到李先生对自己书法的启蒙,赵学敏先生至今印象仍尤为深刻,“他每天让我们写32个字,写得好的就画个圈,写得不好的就画个杠或打个叉。如果写得好的字数超过16 个字就可以贴堂,少于16 个就要打板子,非常严厉。”也正是李先生这般严格要求,使赵学敏从开始写字就打下了坚实的功底,也奠定了他书法的基础。

  “文革”期间,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沧海横流,焚琴煮鹤。但在这动荡的岁月里,赵学敏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研习和探索。学莫便乎近其人,缘分使然,他结识了“文革”浩劫中受到冲击的当代书法家舒同先生。孟会祥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们之间这段师生情:“执弟子之礼甚恭,数数晋谒舒同先生于‘牛棚’之中,奉以纸墨,供舒同先生挥毫。”赵学敏说,“他看我有写字的爱好,建议我到碑林里去临摹碑文。”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于是年轻的赵学敏除了自学和帮家里劳动以外,就经常泡在碑林里,看见有写得好的字,就交个几毛钱,拓一个拓片回来临摹,真是临遍古碑法帖。这样坚持了数年,不仅培养了写字的习惯,而且书法技艺日渐精进,颇有临池学书的风范。

  若说起赵学敏先生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缘分,那就要追溯到25年前了。1990 年4 月,他就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1996 年,他书写了草书《兰亭序》,该作品吸收了“书圣”王羲之书法的风格、行云流水,也有着于右任先生的豪放纵逸、汪洋恣肆,可谓笔走龙蛇、飘如游云,所展现出的更是赵学敏别具一格的书体和对书法精神独到的认识。所谓善学者师师之所师,自立主张也正如此。这幅作品在1997 年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兰亭奖,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同时更得到方毅先生的赞赏,从而推荐其成为中国书协理事。

  “碑帖融合、为时而作”

  赵学敏先生深受北碑南帖的影响,不仅熟悉于右任各体,而且取“二王”书法之精华。当谈到草书时,赵学敏也难掩兴奋之情,“虽然同于右任先生不在一个时代,但是受他影响在先,我喜欢他的标准草书,也经常临习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草书。”自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先生的指点,以及既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是著名书法家方毅先生的提携,书法技艺精进提升很快,让他受益匪浅。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元素和技艺,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反映了人和时代的精神。虽然书体有正、草、隶、篆、行之分,但是每一个时代反映出的书法风格不一样。”当谈论到书法字体和理念时,赵先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说远古时候,人们写篆书隶书比较多;而魏晋时期,行书草书比较流行;到了唐朝时候,楷书就比较多。它们的盛行也各有其原因,但毫无疑问都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赵学敏先生强调:“第一是书法风貌、形象符合不符合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精神;第二是书法的内容,是不是反映时代前进的号角。这就是我坚持的‘吾手写吾心’理念在书法创作中的实践。”2008 年底,赵学敏先生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代表大陆人民护送大熊猫“团团”“圆圆”到台湾,应台北动物园园长的请求,为台北动物园题写了“大熊猫馆”馆名等书法作品。此后,赵学敏多次赴台,每次都感受良多,创作了《熊猫诗歌》(八首),从而被评为当年的“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有大量反映国家繁荣昌盛、诠释时代气息的出色作品,比如:《喜迎十八大》(五首)、《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对接成功抒怀》(三首)、《赞北京百年奥运》、《奥运赋》(18 米长卷)等。这也是赵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精神的完美实践。这正符合赵学敏先生所说:“吾手写吾心,写的是当今盛世,写的是国风正,民心顺。”

  提案“中国书法馆”获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书法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全国有很多美术馆,但是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正规的书法馆。正是因为爱之深、情之切,赵学敏先生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提交了关于建立中国书法馆的一份提案,而这份提案得到书法名家沈鹏、欧阳中石、李铎、张海等42 位全国政协委员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该提案被全国政协提案委作为重点提案上报中央,得到中央高层领导关注。后来,经国家批准立项,由文化部牵头建设中国书法馆。赵学敏深情地说:“我想等三四年以后,新的中国书法馆建设起来,屹立在北京,这才体现了中国书法文化的高大形象。”

  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赵学敏先生也有着自己的计划,“我们生态书画院会经常下乡为老百姓写春联,宣传书法文化,同时我们还想做一系列工作,比如宣传生态保护、法制文化、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等。我们列出了很多题目,准备一步步去做,在我们国家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赵学敏先生不仅凭借探索不懈的毅力,广收博采,积不厌厚,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书法风格,也从其中获其意:书法意不在技法,而在其旨。书法也从年轻时的爱好逐渐融入生命,成为赵学敏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分量的增加如书写的功力一般,酝酿了几十年,沉淀了无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