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二房东,四千家众创空间拉动超200万人就业
悄然间,上海摩拜单车APP的自行车图标变成了上海双创吉祥物小独角兽“壮壮”。作为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摩拜、流利说等独角兽企业入驻长阳创谷,昔日隆隆的机器运转声被创业者的键盘敲击声所替代,让这个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纺纱厂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今年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长阳创谷内也吸纳了优客工场、创客、奇异果在内众创空间进入,就在今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优客工场等联合办公类型众创空间联合发布的行业标准,在一年半后于这里落地。
在最新发布的《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中对众创空间给予标准定义,将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定位在以创新为特征的创业团队、初创公司和创客群体;规定了众创空间的主要服务功能,其中包括创业辅导功能、融资融资功能、资源对接功能和氛围营造功能;细化了36条服务内容并形成标准化条款。
伴随“双创”战略的推动,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世。当前全国4298家的众创空间,与3200余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的企业加速器共同形成接递有序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2016年当年共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
这也使得众创空间受到资本的青睐,截至2016年底,共有808家众创空间获得社会资本投资,仅以北京为例,氪空间、创新工场、纳什空间、因果树、优客工场等众创空间累计获得投资已达55亿元人民币。上海众创空间“苏河汇”、北京“创新工场”等十余家众创空间在新三板挂牌、“创业黑马”成功登陆创业板、股价已过百元。
不过,蓬勃昂扬的态势并不能掩盖中国众创空间在成长中的问题。概念化的“一拥而上”缺乏明确可行的行业标准、运营主体专业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等都在制约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如何能够让行业以更加健康的态势和规范的标准所发展,厘清行业概念,推动行业发展及标准的制定成为众创空间的新的议题。
摆脱“二房东”的角色,租金收入之外,越来越多的众创空间开始向企业服务平台转型。“中国的众创空间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比起盲目发起非理性的市场竞争,众创空间之间合作与整合更能推动行业的发展,且有更多细腻化发展的可能,可以将众创空间打造为资源型平台、商业社交平台。”优客工场创始人、董事长毛大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提供办公空间之外,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将自己定位为创业加速器,嫁接服务商平台、建立商学院、媒体平台及众筹平台等,其中服务商以企业级服务为主,包括财务、法律工商、人力IT等。
“众创空间打开了投资与孵化相结合的大门,大量民间资本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中,并且正朝着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趋势迭代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说。据了解,2016年众创空间帮助1.5万个服务的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约539.6亿元人民币,其中众创空间自身投资创业企业约78.8亿元人民币。另外,众创空间还帮助2.2万家在孵企业获得27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资助。
下一步工作中,火炬中心将通过规范众创空间服务体系,联合不同类型众创空间设立企业服务标准等形式,形成众创空间的标准服务流程和多维服务标准。伴随市场各主体角色的厘定,真正意义上的众包、众扶、众筹才能囊括进来,将“众创空间”扩大为“双创基地”。